2022年12月23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伊利集團支持的2022年益生菌科技與產業創新論壇在線上召開。本次會議匯聚了我國益生菌與食品領域的權威專家,暢談益生菌領域的前沿進展,共商研究成果在產業中的創新轉化,賦能我國益生菌與乳制品高質量發展。

本次會議,由亞洲乳酸菌學會聯盟副主席、浙江大學生物系統工程與食品學院教授何國慶,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副院長姚粟共同主持。會議邀請多領域權威專家,共同就益生菌生物工程技術、益生菌與全生命周期健康、菌株精準篩選、航天技術與菌種研發以及產業化應用等熱點話題展開深入研討,共促我國益生菌行業高質量發展。
益生菌行業作為我國新興產業的典型代表,是我國食品工業培育發展新動能,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著力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副理事長邵薇在致辭中表示,益生菌的瓶頸技術正在被逐步破解,國產化的益生菌技術也在逐步走出國門,益生菌與食品工業的融合處于最佳的融合時期。當前我國已建立起龐大的專利菌種庫,越來越多的優秀國產菌種轉化應用并產生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伊利作為益生菌行業的代表,歷時10年潛心研發的乳雙歧桿菌BL-99,已實現了技術突破,并不斷在功效研究上持續探索,起到了良好的引領示范作用。

伊利集團總裁助理云戰友博士介紹說,除了扎實的科學研究、緊密的產學研合作以外,益生菌技術品牌化也是國產益生菌發展的重要推動力。伊利集團將加強益生菌的品牌打造,重視品牌價值,將多元化的科學成果以簡單、易懂的形式傳遞給消費者,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

上海理工大學健康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艾連中做“益生菌生物工程技術研究進展”報告,他表示,解析益生菌的作用機制,良好的基因分析工具是重要的前提。通過功能基因的優化與調控,對益生菌的功能進行強化。
同濟大學附屬第十人民醫院臨床營養科主任韓婷分享了題為“益生菌與健康老齡化”的報告,她表示,因為身體衰老、飲食和生活習慣、用藥情況的不同,中老年人群的腸道微生態會發生微生態失衡,而補充益生菌有助于改善失衡的情況,滿足中老年人群對健康老齡化的需求。
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教授郝彥玲分享了“優質益生菌精準開發與應用”報告中,從益生菌的特性、菌株的進化、環境對菌株基因的表達、益生菌的應用四個方面詳細介紹了益生菌新的開發流程,為益生菌的篩選和產業化應用點明了新的思路。
北京東方紅航天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龐欣從益生菌和航天結合的角度出發,做“航天技術與菌種研發:機遇和挑戰”報告。她介紹了從1987年開始到現在的各項空間誘變技術的研究情況,從菌種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的角度指出了益生菌研究與航天結合的可能性和機會點,未來益生菌在航天領域的研究具有諸多新的可能性。
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助理教授趙艾在“母乳微生態與嬰幼兒健康研究進展”報告中介紹了母乳和嬰幼兒腸道菌群變化具有強相關性,母親的膳食結構更是影響母乳微生態的重要的一環,重視對母乳中包含的各類有益細菌、低聚糖等功能成分剖析,是更好地守護我國嬰幼兒健康的重要方向。
在圓桌論壇上,與會專家就“新生與蛻變,新階段益生菌行業的革新與現代化之路”展開探討,從益生菌的精準鑒定方法、中國人群腸道、母乳微生態的研究與益生菌精準開發,再到益生菌研究新技術、航天技術在菌種領域的應用,最后到創新產品的開發,多角度圍繞我國益生菌產學研結合發展進行了系統的探討,對我國益生菌未來的研究與產業轉化提供了重要的指導作用。

益生菌的研發是健康食品創新的重要方向,秉持著“讓世界共享健康”的夢想,伊利集團在益生菌的創新研發方向上也走出了自己獨特的道路。本次會議中,伊利集團推出全新的益生菌健康解決方案品牌——全佳益,致力于中國專利品質益生菌的研發,滿足消費者不斷變化的健康需求。全佳益將通過鏈接行業內高水平的益生菌科研專家、團隊,不斷匯聚全球創新研發力量,推出具有腸道健康功能的乳雙歧桿菌BL-99、體重控制功能的副干酪乳桿菌K56、口腔健康功能的副干酪乳桿菌ET-22。目前,伊利集團一共提出益生菌專利申請80余項,獲得授權發明專利20項,并把這些專利技術用到了伊利集團的產品中,連續推出了如益消酸奶、暢意100%、兒童奶酪棒、BL-99益生菌粉等多種健康產品。

“不創新,無未來”,未來,伊利將聚焦益生菌發展,更好地發揮龍頭乳企的創新帶動作用,整合全球優勢資源,持續提升益生菌自主研發的創新水平,以中國專利品質益生菌,為消費者帶來更多更好的創新技術與健康產品。